〈風景〉約為鹽月桃甫1930年代晚期的作品,以綠色色料堆砌樹木的形體,筆觸線條流利活潑、色彩表現有野獸派的熱力。鹽月桃甫1921年到台灣從事美術教育的工作,以台灣原住民藝術之野性美及生命力為題材,在台灣期間創作了許多以泰雅族為題材的人物繪畫,以日本來台畫家的目光來記錄原住民的生活景貌。1927年,與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及木下靜涯等人聯手創辦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同為日本第一批來台教畫的日本人,對於台灣後來的美術發展影響深遠。鹽月桃甫當時在台北小塚美術社免費教授油畫,但他任教的學校以及美術團體活動都以日本學生為主,他全力籌辦台展西畫部事宜,也經常引進日本的在野派美術展覽,包括獨立美協來台展出,並定期舉行個展,無形中對新生代的美術風氣也起了一定的影響。他自由獨立、不拘小節的為人,在中日戰爭期間未曾過份迎合軍政當局,使台灣畫壇未受「戰爭畫」的過份污染與壓力。他也是第一位將油畫技術與素材引入台灣的畫家,為台灣油畫創作的播種者。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鹽月桃甫的 〈風景〉 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