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蕀の道》 (荊棘之道)

《蕀の道》 (荊棘之道)收錄了王白淵1925至31年期間創作的作品,內容包含64首詩、兩篇論文、一篇短篇小說及一篇日譯的劇本,於1931年6月出版,為台灣現代詩史上第一本日文詩集。在內容上,詩歌分為三類主題:一為對自然的歌詠和對無、真理的追求;二為與現實關懷、理想並隱含社會主義思想的作品;最後則是關於詩歌本質或美術思潮的思考。《蕀の道》 的出版,促成了王白淵與文學家吳坤煌、吳兌等人於1932年發起左翼組織「東京台灣人文化同好會」。《蕀の道》的封面以紅白交錯的荊棘纏繞著十字架為構圖,象徵了在台灣民族與文化運動路途上的苦鬥,以及在其中誕生的文學桂冠。這本詩集為王白淵主要作品的收錄,反映其旅日十年間,透過日文接受西洋美術思潮、政治思想及印度文學、獨立運動的痕跡,而影響王白淵對藝術、哲學及台灣民族運動的思考。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王白淵的詩文集《蕀の道》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展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王白淵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1/06/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