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農林水產省野菜、茶業試驗場栽培部育種研究室長,農學博士山口聰,譯者為茶業改良場徐英祥研究員。內文共分六大段:一、育種之基本乃以國民之利益為前提。二、重新檢討育種目標。三、關於育種年限之縮短問題。四、交配親本之特性調查。五、品質鑑定之合理化。今後之育種方針。關於育種年限之縮短問題,以往之茶樹育種工作,從扦插苗床開始,一個新品種之選擇,需經過第一次選拔、第二次選拔以及新品系適應性檢定等三階段而完成。從扦插至品質、收量之檢定需費時四~五年之久,這種檢定前之空間甚覺可惜,因此為解除空間,對於較有希望之品系,應盡早大量培育苗木,也就是提早繁殖優良系統,若能配合高效率之育苗技術,不但在育苗數量上可達預期效果,且幼苗之生育亦可加以提早一~二年。即育苗之合理化以及先行繁殖優良品系,這種作法可實現縮短育種之年限。交配親本之特性調查是為了縮短育種年限,對於交配之組合應如何做一適當之選擇,首先應對於擬利用為交配之親本茶樹的特徵加以詳細之調查,藉以暸解各親本之特性。作者對於從中國、印度、韓國、臺灣以及蘇聯等茶產地所搜集之品種,已完成一半以上之成分分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