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收藏日治時期《茶葉單寧之化學》。作者為臺北帝國大學農學博士大島康義,發表於茶業組合創立五十周年記念論文集第四輯第壹篇,1938年(昭和十三年)7月20日印刷,1938年(昭和十三年)7月25日發行,為非賣品。編輯兼發行者為茶業組合中央會議所,地址為東京市京橋區築地四丁目四番地。印刷者為鈴木茂,地址為東京市京橋區築地四丁目四番地。印刷所為中屋三間印刷株式會社,位於東京市芝區新橋二丁目二番地三。發所為茶業組合中央會議所。
照片為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收藏日治時期《茶葉單寧之化學》,內容是臺灣青心種之成果,同樣之操作應用於靜岡縣產之茶葉以及臺灣產阿薩姆種茶葉,也都分離出三種。目前此等定量分離尚不可行,收量多少有差異,分離各有難易。靜岡縣產的兒茶素類收量較佳,阿薩姆種兒茶素類分離較困難。茶葉中單寧含量因品種、季節及土質等因素而異,單寧及兒茶素相互間比例等影響條件因素仍須探究。單寧在製茶上最要注意的性質是容易引起酸化,分離後置於空氣中會徐徐酸化,兒茶素變黃褐色,單寧變赤褐色呈現吸濕狀態。茶葉中含有酸化酵素,易使單寧容易酸化。單寧的水溶液與茶葉酸化酵素混合放置時,兒茶素溶液變成黃紅色,之後產生橙紅色沉澱。此時酸素全被遮斷無法有任何顏色之變化,此變化必須有空氣中的酸素。因此變化後苦澀味皆減少所謂滋味輕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