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重鎮,從以往的臺灣兒童文學史相關研究可見到多所肯定。桃園兒童文學不僅人才輩出,作家作品源源不絕的傳承與創新,更創下許多全國第一的紀錄,如林鍾隆《阿輝的心》是臺灣第一本少年小說,林鍾隆創辦臺灣第一本兒童詩刊《月光光》,徐正平童話《小白沙遊記》是臺灣第一本科學童話,1980年傅林統、徐正平和邱傑創下同時獲頒金鼎獎殊榮,馮輝岳《第一打鼓》是臺灣第一本客語創作兒歌集,林世仁四度榮獲金鼎獎⋯⋯凡此種種輝煌紀錄,在在證明桃園兒童文學的資產豐碩。
既有如此豐碩的文學資產,當然值得持續關注與研究。本文試圖以1919 年至2020年這一百年為時間軸,開前人所未見的觀點,從1919年《學友》雜誌上刊載的桃園兒童創作,以此作為桃園兒童文學發展的起點,經歷不同時期至2020年當下百年,釐清兒童文學為何能在桃園蓬勃生長的緣由,期能再深化桃園兒童文學研究,並再提供新的論述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