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拍攝於民國90年代(2000年代),照片中的聚落位置是昔日金瓜石戰俘營的舊址,在拍攝當時為銅山里社區公園。
金瓜石地區的戰俘除擔任衛生兵者和病患外,其餘都要參與鑛區坑內工作,參與坑內工作者皆集中在六坑及七坑,工作項目有扒土、推車、採擴等,只有一班20多人操作風鑽機,當時由林旺生負責訓練。坑內高溫度惡劣環境的工作,都由戰俘擔任。
戰俘們每天上午從戰俘營點名之後,沿專用通行道快步200多公尺,先上坡再下坡、最後抵達六坑口,在坑口分配電石燈、食鹽、飯糰後,再進坑分班於六坑與七坑上部,中部、北部、南部等工作面工作。每個中段有3至5個領班,與戰俘間的溝通多透過比手畫腳,領班中以許春的英文較好。
戰俘工作時只穿一件內褲,工作期間經常會有日本警察視察,防備戰俘與其他臺灣工人接觸,領班們也常被日本憲兵調去問話。戰俘每天都戰俘到坑內工作時,即著手在六坑炸藥庫約50公尺的位置,開挖通往戰俘營的隧道,隧道在昭和19年(1944)年底打通之後,戰俘到坑內工作方便許多。昭和20年(1945)初,盟軍透過國際紅十字會交涉,主張戰俘不得在坑內工作,於是戰俘在5月遷移到新店龜山墾殖,直到戰爭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