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金泉寺骸罈整理行動

自臺灣金屬鑛業公司聘請之住持修正法師(俗名「李查晡」)離職後,金泉寺的管理只剩下日常清潔與看管,寺內所保管的骨骸名冊殘缺。

臺金公司結束後,接管相關資產的臺糖公司管理更為消極。民國91年(2002),溫州同鄉會籌資在金泉寺前豎立石碑弔念,於石碑背面雕刻姓名,依臺金公司所遺留名單,部分有名無姓、部分有姓無名,未經核對整理,無法確定骨骸身份是否為溫州人。為建立完整的骸罈資料,撰稿人鄭春山邀請李振興與童光明,於民國91年(2002)農曆9月3日擇良辰吉時赴金泉寺地下室開罈核對名冊,清點後核實骸罈數目共206個,其中有17個骸罈未具姓名。照片攝於民國91年(2002)農曆9月,為骸罈核對登錄資料的3位工作者合影,左為李振興、中為童光明、右為鄭春山。

民國107年(2018),金泉寺重修完成後,地方人士有鑑於地下室存置的骸罈大小不同,部分骸罈年久腐蝕髒污,臺金末期管理人員置放的神主牌傾倒、雜亂不堪,原有意依納骨塔規格重新規劃骸罈與櫥櫃,最後則在眾人「不動為安」的共識下,保留白鐵架。金瓜石地方社群對金泉寺數十年不懈的祭祀與維管,充分體現在地社會理解鑛區勞動苦難的道德價值。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春山
  • 創作者
    鄭春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