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初期,金瓜石、九份地區在政權交接的管理真空期,興起一陣公然私採的風潮,因應私採金者處理鑛砂的作業需求,因此有生意人專門提供回收黃金的設備,當時,從事這種新興事業的人,幾乎充塞了金瓜石與九份街道,蔚為特殊景觀。
另外,當鑛工學得了用氰化法萃取黃金的方法,也會專門向淘金客收購尾鑛,用來提煉剩餘的黃金,收獲往往比初淘的人更豐裕。至於資金比較豐厚的人,就經營「水車間」(臺語發音tsuí-tshia-king),提供較大型的動力設備,提供採鑛人用來擣碎粗大的鑛石,或替人代工。
另有一種「窟仔間」(臺語發音khut-á-king),則是免費提供較簡易的鑛砂處理工具,包含鐵舂臼、研槽、手搖床等,供應淘金客使用,雖不收費,但取淘洗時流入蓄水槽中的尾鑛砂(俗稱「窟仔膏」,臺語發音khut-á-ko),作為提供場地的代價,也有機會可以提煉出黃金。
本照片拍攝於民國80年代(1990年代)九份地區的窟仔間,照片中的長形手搖床是煉金工具之一,通常搭配盛水的杓子一起使用,用以分離比重不同的沙土與金砂。金砂因比重較重,經淘洗會沉積於搖床的前段,收集起來之後再加入水銀提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