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自採金者就地氰化處理

鑛業生產時期,金瓜石與九份地區都經常有人私自進入鑛區坑道採掘金鑛石,予以加工煉製成金,並將之作為個人收益。

位於九份的瑞芳鑛區屬臺人管理,稱私採金者為「散伙仔」(臺語發音Suánn Hue A),意指未與經營者臺陽公司簽訂承包採鑛權的合約,卻私自採挖金鑛的人。對金瓜石鑛區而言,私採金的現象亦從日治時期便存在,直至採鑛停止至今亦零星有之。過往,在日籍經營者的嚴格管理下,私採金的行為較少,金瓜石地區私自採金行為的最高峰時期,屬昭和20年(1945)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到10月國民政府接收人員來臺前的管理真空期中,金瓜石鑛區短暫陷入公開私採的風潮,也出現了「九婿」(臺語發音Kau Saì)這個名詞,以指稱私採金者。

金瓜石的鑛石特性,除了自然金以外,需經過氰化處理才能回收取得黃金。本照片拍攝於民國80年代(1990年代),為金瓜石自採金者就地氰化處理的現場,自採金者採掘到高品位的鑛砂可裝袋運出坑外,但鑛源枯竭時,需提高採掘量,然而沉重的鑛石運出不易,就攜氰化鈉、鋅及石灰入坑,在坑內尋隱蔽巷道,以氰化法就地提煉,他們通常以兩天一夜時間進坑採金,快速處理、回收只有幾公斤重的氰化沉澱物,出坑後再提煉粗金出售,這種處理方法速度雖快,卻因未將鑛石磨細、回收率較低。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春山
  • 創作者
    鄭春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