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8年(1933),日本鑛業株式會社為了補充鑛山勞動力,向大陸沿海地區招募大批勞工來到金瓜石,除了人數最多的溫州、福州,還有江西、四川、山東,遼寧等省籍。
這些移工初到金瓜石時所住的工寮環境差,而移工生活刻苦、不重儀表,老一輩的金瓜石人,在過去甚至習慣用「溫州」來形容不重衛生或懶散隨便的人,但因時代改變,隨著工人生活品質逐漸改善,這樣的用語也已成為歷史。
因工資微薄,移工多半用度節儉,盡可能將節省下的工資寄回家鄉,經常以鹹魚、蘿蔔乾甚至是橘子等便宜食材佐餐,鑛區重度的勞力工作加上營養不良,體質弱者便容易患病,二次大戰爆發後,兩岸交通阻斷,移工無法歸鄉,後許多人因病或工殤死於金瓜石,便將骨灰寄存於金泉寺。
光復之後,溫州人就各自分散,有些返回大陸、有些則是賺了錢另求發展,留在金瓜石的人寥寥無幾。
本照片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初期,照片左前方六棟整齊排列的建築即為茶壺山下的溫州寮,移工們多聚居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