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鑛山的爆破聲

「磅石」(臺語發音為「pōng-tsio̍h」)是過去在鑛區的慣用語,意指「爆破石頭」。「磅石」前,為顧及居民及工作人員的安全,在爆破之前必須打鐘、並且大聲叫喊「磅石!」通知大家注意。敲鐘的工具就地取材,利用5英吋口徑的鐵管,取60公分長,鐵管一頭打洞,用鐵線穿吊在鐵架上,用鐵棒或鐵鎚敲打,鏘鏘作響、音量很大,大家聽到敲鐘聲後都會躲避、以免發生危險。

日治時期金瓜石鑛區露天採鑛,會在山谷平台向西面岩壁鑽岩石爆破開採。每天固定於上午十一點五十分及下午四點五十分爆破,居住在山谷東向後方聚落的房屋會被爆破的石頭擊中、導致破損。 

撰寫人鄭春山生於昭和11年(1936),童年住在石尾,老家的位置最接近採鑛場,母親每要出門工作,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都會叮嚀磅石敲鐘時要躲在家裡、不要在外面逗留。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80年代(1990年代)露天開採時期,右邊的岩壁在採鑛的時期是斜坡、岩石凹凸雜亂。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春山
  • 創作者
    鄭春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