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塘是清代最基層的軍事單位,為統治方便,汛塘多佈署在交通要衝上,除了治安外,還有傳遞、補給等作用。嘉慶10年(1805),海盜蔡牽進犯臺灣北部及噶瑪蘭,當時臺灣知府馬夔陞為加強海防,分別在澳底設「大三貂港口汛」,「燦光寮」設塘。
嘉慶12年(1807),知府楊廷理為加強防務,在今瑞芳的三爪仔設汛,與燦光寮、大三貂港口,連接成一個防線。
鋪是臺灣清代時期傳遞公文的郵遞站,設有鋪司及鋪兵傳遞公文。嘉慶15年(1812),噶瑪蘭廳設立,嘉慶18年(1815),設艋舺鋪、錫口鋪、水返腳鋪、暖暖鋪、柑仔瀨鋪、燦光寮鋪、三貂嶺鋪,連接噶瑪蘭的嶐嶐鋪、北關鋪、烏石港鋪、沙崙鋪抵達噶瑪蘭。其中燦光寮設塘又設鋪,也是臺灣少見的山區鋪站,有非常特殊的歷史意義。
剛成立時有鋪司1名,鋪兵9名,道光年間,鋪兵降為6名。燦光寮鋪站除了傳遞公文外,也肩負當時淡蘭孔道上的治安及林務管理,是一個多功能的鋪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