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拍攝於民國104年(2015)6月10日水南洞(註)的「黑松汽水窟」,水南洞漁港與哩咾之間、仙女鞋岩石附近的這處小海灣,夏天經常有民眾在此戲水,這處海灣有個淡水窟,是金瓜石茶壺山域的溪水順著溪谷排流出海的位置,人們在海邊戲水後就可以就近在這裡用淡水沖洗身體,十分清涼舒適;這個海域一直被在地人習慣稱為「黑松汽水窟」,撰稿人鄭春山推理,這個名稱的由來可能因為臺灣早期最有名的飲料就是黑松汽水,非常受消費者喜愛,清涼暢快的感受會讓人直接聯想到黑松汽水,故得其名。
在距離黑松汽水窟不遠處,有過去的水南洞海水浴場,在這裡戲水時,也有基隆山所流出的冰涼淡水可供沖洗;臺灣金屬有限公司在此處設有兩個抽水泵浦站,集水供應水南洞地區的飲用水。
不管是黑松汽水窟或水南洞浴場,因潮汐影響,都有可能受到陰陽海金黃色的海水污染,若是如此,戲水的人通常就會選擇其他適合的地點。
註:今所習稱之「水湳洞」,在日治時期舊名「水南洞」,直至目前地籍資料仍使用「南」字。「湳」字的使用,乃出現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北部濱海公路開通後,路邊設一客運招呼站,取名時誤植為「水湳洞」,才從此為人所沿用。水南洞地區於七坑口附近有一天然海蝕洞,因此有一說「水南洞」更早期的舊稱為「水濂洞」,直到日本時代才改稱,後來出現的「湳」字字義為泥濘之地,於地名解釋上更有謬誤之處,基於上述兩項理由,金瓜石鑛山在地文史工作者仍主張應以「水南洞」為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