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水南洞(註)海水浴場位於今陰陽海往基隆方向、北部濱海公路大彎處隧道口前。一般的海水浴場是沙灘,但水南洞是卵石海灘,可供孩童在海灘撿石頭遊樂,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此處做為海水浴場,經常帶著家人前來學游泳、戲水玩樂。
二次戰後,臺灣金屬鑛業公司(簡稱「臺金公司」)的福利會將此處做為海水泳池,每年夏季會在這裡舉辦游泳比賽。過去臺金公司員工經常成群利用午休或下班時間來此游泳玩水,臺金公司當時在此設有泵浦機房,取基隆山地下水供應水南洞宿舍群的民生用水,員工們游泳後會到泵浦機房用清水沖洗後再回家,十分愜意舒適。
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北部濱海公路開發後,卵石沙灘消失,遺留下突出於海面的礁石,本照片拍攝於民國90年代(2000年代)的水南洞海水浴場原址,朝西北處遠望畫面左前方的基隆嶼。畫面前方與畫面中央的兩大礁石之間,水深達十幾公尺,過去臺金公司員工習稱之為「鬼域」,過去人們在海灘周邊學會游泳,就會進階游到「鬼域」的礁石休息或跳水,臺金公司福利會過去還為泳客裝設了跳板、供跳水使用,如今跳板已消失,但仍可見些許基座遺跡。
註:今所習稱之「水湳洞」,在日治時期舊名「水南洞」,直至目前地籍資料仍使用「南」字。「湳」字的使用,乃出現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北部濱海公路開通後,路邊設一客運招呼站,取名時誤植為「水湳洞」,才從此為人所沿用。水南洞地區於七坑口附近有一天然海蝕洞,因此有一說「水南洞」更早期的舊稱為「水濂洞」,直到日本時代才改稱,後來出現的「湳」字字義為泥濘之地,於地名解釋上更有謬誤之處,基於上述兩項理由,金瓜石鑛山在地文史工作者仍主張應以「水南洞」為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