鑛山最早期沒有飯店餐館,地方每遇婚喪喜慶,需要辦桌時,都會請總舖師外燴,鄰居、朋友們這時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前來幫忙,這是往日金瓜石最有人情味、令人感動的事。
婦女們通常擔任總舖師的助手,負責餐具清洗、處理食材,幫忙經驗多了之後,許多助手也會升格擔任總舖師。
男人們的分工通常是幫忙搭架臨時廚房的料理工作枱、爐灶、設置宴客桌椅。過去辦桌用的桌椅都是依照辦桌桌數,到各家各戶借來的,借來之後,會在桌椅的背面用粉筆寫上主人的名字,方便散席之後再歸還回去。撰寫人鄭春山回憶,自己最擔心的就是被分配到借桌椅的工作,因為桌椅的材質大部分都是黑心石或肖楠木、結實厚重,如辦桌的桌數多,要走到更遠的地方搬運、十分辛苦。
照片為祈堂路一六三號旁走道,在畫面左側民房改建成畫面中的樣貌之前,此處曾為寬闊的廣場,是過去金瓜石的婚喪喜慶時,居民們固定辦桌宴客的地點;在人口因停鑛而逐漸外移後,鑛山的社區生活有了極大的轉變,集眾人之力辦桌的景象也從此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