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6年(1957),中國籍神父澎石在今瓜山國小右邊公路下方位置,興建木造平房做為教堂,至民國52年(1963)9月8日,比利時籍德天道神父接任主持金瓜石天主堂,同年9月10日葛樂禮颱風侵襲,金水地區房屋受損嚴重,教堂整棟倒塌,由於當時教友多屬臺灣金屬鑛業公司高層職員,於是天主堂順利獲得臺金公司同意,於今日黃金博物館下方現址重建。民國54年(1965)2月4日,鋼筋水泥造二層樓建築的全新教堂啟用,同年2月15日天主堂附設金星幼稚園開始招生,為金瓜石地區首座私立幼稚園,對金瓜石孩童學前教育發展助益極大。本照片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照片中可見大門外掛有「私立金星幼稚園」的招牌。
民國57年(1968)8月德神父改調松山天主堂,由比利時籍戴立林神父接任主持,民國58年(1969)1月,成立育化兒童舞蹈團,聘請外地舞蹈老師訓練兒童舞藝。舞蹈團從民國62年(1973)7月開始,每隔年便出國訪問表演一至兩次,受到熱烈歡迎,也促成比利時林堡省的馬斯美克林、那拿根、比利任三鎮與瑞芳鎮(2010年隨著五都升格改為瑞芳區)結為姊妹鎮。
民國65年(1976)起,瑞芳鎮公所陸續在各社區設置托兒所,造成金星幼稚園招生人口銳減,民國76年(1987)臺金結束營運後人口外移,幼稚園停止招生。
民國86年(1997),戴神父接任瑞芳天主堂神父,兼管金瓜石天主堂,本地教友都前往瑞芳做禮拜,戴神父則不定期前來金瓜石巡視,戴神父於民國93年(2004)12月病故,金瓜石天主堂從此無神父駐守、長期閒置,土地所有權人臺糖公司於民國107年(2018)轉移土地與建物予在地民間業者,後改建為民宿,於民國109年(2020)整修完成、開放營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