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茶山-蕃薯寮崙

 蕃薯寮崙位處於淡水灰窯仔溪興化店溪之間(今日北10線公路上),上端為三芝區的楓子林、下端直抵興仁里牛埔子,長度約有5公里長,曾是茶園、稻田滿布的田園,今日多為雜樹、野草蔓生的雜林地。蕃薯寮崙起始於早期漢人移墾年代,在荒地先種蕃薯培養地力,地主頭家建造草寮以提供種植蕃薯佃工居住而留存的地名。 蕃薯寮崙含括淡水蕃薯里的安子內、雲廣坑頭與興仁里的大牛稠、店子後、車路腳、興化店、牛埔子等小聚落。而雲廣坑頭與大牛稠間的山崙,便是盧姓家族祭祀公業的盧王爺山。

 早期,此地流貫蕃薯寮崙兩側的灰窯子溪、興化店溪與中段橫切的後洲子溪,都利用溪流的落差建造水圳來灌溉稻田,而水圳以上、地勢高亢的邊坡與山崙頂,則種植不須長灌溉的茶樹、相思樹、果樹。

 盧姓家族是此地大家族,擁有王爺山一帶數十甲的祭田。自日本統治時期盧家先以碾米業奠定基礎後,便積極參與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的產業推廣政策,派遣家族精英參與茶樹種植改良製茶技術培育的各種講習。昭和10年(1935)便有盧地生、盧承基的盧合發製茶所,昭和12年(1937)盧成家的義合春製茶所、盧紫的盧萬發茶工廠等紛紛成立。這些茶工廠經歷二戰期間淡水茶工廠整併過程,以民國34年(1945)以後登記在大牛稠的萬發製茶工廠最具規模,一直延續經營到民國70年代(1980年代)。

 此外,蕃薯寮崙較下側興化店的店子後聚落,當在昭和2年(1927)陳氏梅成立的陳合興製茶工廠。不過,隨著茶產業頹敗、稻田休耕,蕃薯寮崙的稻田、茶園除少數家族尚保有部份耕地外,已退化為建築用地、住宅聚族,中小型加工廠,沿著崙上的北10線公路形成帶狀的分布。同時,也有宗教團體、體育休閒組織透過承租或購買土地,在此建造宗教園區及運動訓練的馬場、休閒娛樂的場所。

 現在蕃薯寮崙的地貌景觀正急遽改變,尤其緣道觀音廟宗教團體塑造一座登錄金氏世界紀錄「最大鋼製雕塑」千手觀音的巨大神像高聳於山崙上,讓北10公路被塑造成一條宗教朝聖之路。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謝德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