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本港三千噸乾船塢整建工程簡介

高雄港務局鑒於航業需要,急應加強高雄港修船設備,特擬訂將十號碼頭後側之舊廢塢整建為3千噸乾塢之計畫,經奉准於1958至1959年(民國47至48年)辦理。

舊塢建於1913年(大正2年),供防波堤沉箱澆築用。在二次戰爭時,該塢極少使用,塢底曾受震裂。戰後約1947年(民國36年),擬使用該塢進行工作,但廢置過久,滲水問題無法解決,終因經濟因素作罷。

新塢尺寸為依照現有3至4千噸之船舶尺寸所擬定。進塢船隻空載吃水以建港一號挖泥船為最大,該船經封泥門抽水試驗,可浮達3.7公尺吃水,利用1.2公尺以上之潮水進塢,亦無問題,塢口閘檻寬度足夠,不需改建。而關於新塢之設計與施工,尚有待確認者:一、舊塢底之載重量及抗浮力之大小;二、接長部份之土壤彈性係數;三、塢址土層之滲水性;四、塢底下地層之詳細情形。而整件方法大致為:一、舊塢底尚可承載船體重量,則將牽就舊塢構造而作設計;二、舊塢底不能承載船體重量,且損壞甚烈,不堪使用,則需拆除另行設計,使滲漏大為減少,但工程費亦大增;三、保持部份塢底,將排墩部份之塢底鑿開加強,因在結構上缺乏連續性,應力分拆不易準確,亦不理想。因此,將來乾塢採何種方法修復尚在研究中。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 取得方式
    數位化合作協議
  • 撰寫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創作者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59/7/22
  • 媒體類型
    報紙
  • 存放位置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