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停車廠

舊時影像提供者為莊麗霜小姐,係莊小姐於整理家中長輩遺物時所發現,故拍攝時間不明。影像內之「彰化停車廠」為今彰化火車站之前身,入口雨庇使用日式唐破風,總體融合弧形屋頂與主體的半木式木結構,顯為1918年(大正7年)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進行彰化站改建計畫後,新建之第二代站房式樣。國民政府接受臺灣後,於1958年(民國49年)將其改建為現貌,是為第三代站房。因此,該影像拍攝時間應介於1918年(大正7年)至1958年(民國49年)之間。

隨著日本殖民政府於1904年(明治37年)將縱貫線鐵路鋪設至彰化,「彰化駅」(しょか えき,讀音:「SHOKA EKI」)亦隨即於1905年(明治38年)開通。初開通之彰化駅,也就是第一代的彰化火車站,為木構造的小型車站,屬暫時性質的停靠站。1908年(明治41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彰化停車廠已不敷使用,方改建為影像內之第二代站房,並於1918年(大正7年)完工後正式設站。

第二代站房如今雖已不存,但稍晚於1922年(大正11年)完工之扇形機關車庫,在歷任立法委員及彰化縣縣長的翁金珠女士爭取並挹注修護工程經費之下得以保存至今,為全臺僅存之扇形車庫,亦為鐵道迷必訪之景點。來訪此地,可略窺彰化超過百年的鐵道建築文化史。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莊政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