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太麻里松青金針脫水工廠採收工人合影

本相片為臺東太麻里金針山松青金針脫水工廠,金針採收工人於工廠後門的山前合影,拍攝時間大約在1968年(民國57年),相片中的人物為當時從西部請來的採收工人。 

松青金針脫水工廠由嘉義移民蔡鳳考(1922年,大正11年生)與蔡青山(1948年,民國37年生)父子設立,是當時全臺最大的金針工廠。每逢金針採收期,金針山都會湧入大批工人,全盛時期一天有上百人在工廠和金針園區工作,早期太麻里本地懂得金針採收流程的人不多,因此聘請了不少嘉義鄉親遠從西部包車前來工作,有些人就此落地生根,之後陸續有本地的工人、學生和原住民,加入採收隊的行列。

採收金針要與天爭時,除了搶在颱風來臨前採收外,也因金針從含苞到開花時間相當短,為此工人們天不亮就要起床,沿著山坡採金針,採收下來的金針使用蒸汽殺青,讓金針呈半熟狀就不會再開花,再將金針利用機器烘乾或曬乾,包裝成大袋一車車運往西部,黃澄澄的金針,化作黃澄澄的金子,繁榮了金針山,締造了如今的美景與回憶。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蔡青山、蔡政銘
  • 資料來源
    2020-09-24蔡青山、蔡政銘口述於太麻里金針山青山農場
  • 撰寫者
    黃芝維
  • 創作者
    蔡政銘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68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