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則故事傳承人林信義,生於1941年,嘉義縣義竹鄉人,成家立業數年後遷移至高雄市定居。曾經做過市場攤商,販賣烤雞,也曾當過計程車司機,退休後寄情於書法,為高雄書法學會創會會長,大德書法教室教師。
林信義的祖父林萬成為嘉義縣義竹鄉竿仔寮武聖殿太子爺的乩童,從小就聽過許多武聖殿的信仰傳說,而他年輕時接受手轎轎手訓練,後又學習桌頭的職務,當他定居高雄時,與竿仔寮旅居高雄同鄉一起成立武聖殿的分靈廟:高雄崗山仔武聖廟,並長期在此擔任桌頭、主委,傳達神意,這些經歷讓他熟知許多竿仔寮武聖殿的信仰傳說。
臺灣宮廟大多為多神信仰,若有修行足夠的人或妖魔鬼怪,都可經過上天或宮廟主神的認可,進入廟中為神,共享香火,從此由陰轉陽,成為正神,這類的傳說頗多。楊元帥與白元帥具有共同的特質,祂們的法力都很高強,都曾經擾亂村莊,造成不安,尤其是白元帥,林信義表示,早期村民對祂們十分忌憚,都不敢提到白元帥的稱號。祂們都要求入廟共享香火,後來經過一些考驗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武聖殿成為正神,擔任關聖帝君的得力助手。根據廟方記載,1964年6月關聖帝君指示要在同年8月1日再雕刻五尊文衡聖帝、三尊白府元帥、一尊楊府元帥,楊、白元帥在此時入廟。這則傳說是林信義聽他的師父金龍(已過世,現在一百歲左右)說的,他留了一嘴長鬍鬚,關帝爺來到高雄時,他也過來協助訓練轎手,最後搬到高雄定居,並在崗山仔武聖廟中擔任桌頭。林信義拜他為師,學習扶手轎和看佛字,後擔任武聖殿的桌頭,通曉許多神明事物,也能與神佛感通,會說許多傳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