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呂氏家廟三通五瓜疊斗

呂氏家廟三通五瓜疊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呂氏家廟三通五瓜疊斗

呂氏家廟位於金湖林兜,三通五瓜疊斗,為翁水千於2019年新建,大通樑繪製祥龍尊者,二通樑為河洛圖說,三通樑為勁松圖。

據根據《呂氏宗祠重建誌》,呂氏的奠基金門的開浯始祖是宋代的呂法溪和呂藩溪;其他版本的記載另有呂法溪與呂璧溪之說。呂法溪是南宋人,祖父為呂惠卿。呂惠卿是福建泉州晉江人,是宋代王安石變法時,「新黨」的第二把交椅,也是司馬光、歐陽修、蘇軾、蘇轍等「舊黨」人的政敵。

據呂氏宗親的說明,呂氏的開浯始祖在金門西村奠基之後,繁衍至西埔、下湖、溪邊、土樓、新塘、林兜、烈嶼東坑、榜林等地。 呂氏宗祠在1970年翻修擴建,迄1976年舉辦奠安慶典,至今已有43年的歷史, 2019年5月17遭雷擊中梁柱

而金門保留有此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每一個姓氏都有它的歷史代表性堂號及燈號(新娘燈)。 堂號都是書寫於廳堂門牆上,皆會標記姓氏宗族的來源 ,走在金門的鄉間處處可見到。另外金門人也會在宗祠及家中廳堂的燈樑懸掛著姓氏燈,即一面書寫家族姓氏,另一面書寫燈號。而自家廳堂上的燈號是因為結婚時才掛上,故又稱為「新郎燈」。一般在廳堂預備三對 ,依序排列,超過就丟掉。

呂氏燈號的來源,是有緣由的。相傳崇寧五年,呂芝才(號洪溪)探花及第為資德大夫崇伯學士,丞相真西山曰:「公所傳中原之文獻也,其所闡繹河洛之叔言也,扶持絕學有千載之功,教育英才有數世之澤」。所以金門呂氏以「中原文獻」為燈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班馬傳媒
創作者
翁水千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4/5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