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平和東線的第一班藍皮

此張照片由石耿安提供,照片中為停於平和站的藍皮普通平快車,為東部幹線特有車種。「普快車」其實是「普通車」與「平快車」的合稱,最早可追溯到明治41年(1908),當時最早開行的列車等級就是「普通車」,直到大正3年(1914)新增「急行」種別,也就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快車」,原本快車是由頭、二、三等三種等級的客車混合編組而成,後到了民國40年(1951)開行全列車單一客車等級的「平等號快車」,到了民國70年(1981)合併為「普快」。臺灣現在的普快車只能在南迴線的3671次與3672次,每天往返台東、枋寮間各一班。和村在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上屬於賀田村,戰後獨自分離出來。昭和9年(1934)應當時木瓜山林場的請求而設立車站,因地處鯉魚潭的南方,故稱為池南驛,當時有一條側線通往木瓜山林場。國民政府來台後,因本站位於壽豐鄉平和村內,便改名為平和站。平和很久以來都是小站,只有普通車停靠,東線鐵路拓寬後不久就降為無人招呼站,站房也處於廢棄狀態。民國101年(2012)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將原本已不使用的站房重新整修完成改善月台設施。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軌跡歲月:花東鐵道情懷2》(花蓮縣文化局,2010)
  • 撰寫者
    莊鎧瑋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