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廣(1955-)長年在桃園地區推廣書法藝術不遺餘力,不僅書藝精湛,對各種古文碑帖的鑽研亦熟稔於心。〈至誠無息〉截取自《中庸》第二十六章,書寫源起於張日廣感懷昔日恩師杜忠誥的訓誡,要求弟子們寫書法需「至誠」,不誠則無物。故張日廣截句「至誠無息」,對主文內容和心境呼應上皆可謂提綱挈領。「至誠無息」字體屬甲骨文,然而甲骨文中並無「誠」、「息」二字,故他運用「偏旁組合」方式創造而成,這是甲骨文字集字書寫文章所遭遇的困難處,乃不得已而為之。張日廣書寫時用墨以濃重為基調,用筆則採取羅振玉的小篆圓筆筆意書寫。主文出處以行書書寫,其中兼有少數草書以增加畫面活潑靈動之感。最後的款題行草書用更小字形寫成。整個畫面的字形有大小、層次、多種不同字體,多種形式與風格融為一爐,畫面在和諧中有變化,佈局完整而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