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黃進發拍攝與提供。照片約為民國50年代(1960年代)一艘從直潭前往灣潭的渡船。當時尚未有公路可通行至對岸,住在直潭的居民以兩種方式前往至新店街;方式一為從格仔嶺渡(直潭上渡)坐渡船,路線為直潭到大笨(畚)山附近下船,走山路到碧潭吊橋,再走到新店街,此為颱風天時從灣潭到新店的唯一通行方式。方式二為從楓跤渡(直潭下渡)坐渡船,到灣潭的頂埔海會寺附近下船,再徒步行走到灣潭下埔約歷時35分鐘,到新店渡口坐渡船到新店上街的地區。
現今的格仔嶺路,此路為新店通往直潭最直接的山路。儘管新店渡船過來灣潭, 再沿著碧潭山前行「過嶺」, 下至溪邊的渡頭(直潭渡),過溪後則到達直潭聚落的溪尾或中溪洲,如此過山腳、康雅崙乃至下石層等庄頭需翻山過水,但這卻是一條便捷的路徑,尤其是當新店溪水不宜渡行時,走山路到新店成為直潭居民們唯一的選擇。在新路未修築開通之際,墾民們前進的方式會有二種考量,一是以船板南下或靠小粗坑、貓巡坑、直潭土地公口等處上岸,一則是行經灣潭下埔或頂埔聚落,再渡船過溪至小粗坑或直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