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壹錢、黃岑壹錢、川蓮七分。共末調小種茶,心泡服之。
川蓮(黃連),瀉心清胃,燥濕解毒,輔以黃岑(黃芩)瀉肺清熱;再加上大黃幫助排便,引熱下行排出,此三味藥物原是中醫古籍中「瀉心湯」的組成。以小焙茶服之可以緩和三藥的寒性,並增加對於經絡與目竅的作用。整體來說,這首藥籤能處理中醫所謂「心胃火熾」的病症,以及相關吐血、鼻衄(流鼻血)、便秘,或目赤口瘡、皮膚癰腫(泛指皮膚化膿而產生腫脹或腫塊)等症狀。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