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拍攝的是2019年(民國108年)欣欣市場騰空拆除前,被棄置在圓環旁的骨董手壓式汲水泵浦。似乎透露現今社會只看實用、不知文化價值的狀況。
手壓式汲水泵浦也有叫作「水拹仔」(拹-台語:ㄏㄧㄚˊ)、泵浦、手壓水井等。早年自來水不普及時,多數地區鑿井取水,在更早年還沒有手壓式汲水泵浦時,就用水桶繩器人力打水。後來日本人引進,很快就普遍設置各地。
台灣手壓式汲水泵浦淵源自1921年(大正10年),津田喜次郎在廣島設立生產津田牌手壓式汲水泵浦,後來由津田喜次郎的兒子津田正雄與學徒在台灣南部推廣。津田手壓式汲水泵浦有幾種樣式,津田「式」是日本進口,由津田喜次郎公司生產製造;津田「型」則由台日合作生產,津田喜次郎、津田正雄生產製造;津田「牌」由台灣工廠生產,津田正雄的工廠生產製造,而後來普遍可見的「正昌牌」則是日本技術傳授給台灣所自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