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活七分、前胡七分、桔梗五分、枳壳五分、川芎五分、柴胡九分、赤芍壹錢、洋參四分、甘草四分、生姜壹片。水八分煎四分。
姜活(羌活),一般感冒常用藥物,特別是兼有身體疼痛的症狀。前胡,可以化痰止咳,調降肺部氣機。桔梗,可以袪痰止咳。枳壳(枳殼),常用的調理脾胃氣機藥物,使脾胃的功能能夠正常運行。川芎,可以活血,可以行氣,可以袪風,可以止痛,為頭痛常用藥物。柴胡,尤其適合一般感冒有發燒時使用。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止痛。西洋參,氣陰雙補的藥物,可以生津止渴。甘草,常用的調和諸藥藥物。生姜,一般感冒常用藥物,可以溫暖脾胃,也有止嘔的功效。此方推測是當時小兒熱病初癒之後,還有一些疼痛症狀,並且體虛調理身體使用。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