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三分、升麻八分、京芥八分、防風八分、大力八分、刈根六分、前胡六分、木通六分、連召六分、桔梗四分、枳壳四分、薄荷四分、甘草六分。水一碗煎五分。
淡竹葉,既可以清熱又可以利尿,略可以清除煩悶的症狀。升麻,清熱解毒藥物,一般感冒也可以用,還可以升提下陷的陽氣。京芥(荊芥),防風,一般感冒常用藥物。大力(牛蒡子),清熱解毒藥物,可以緩解咽喉紅腫疼痛的症狀。刈根(葛根),一般感冒可用,有升提陽氣的功能。前胡,可以化痰止咳,調降肺部氣機。木通,清熱兼利小便藥物,把心經的熱邪透過小便來排除。連召(即連翹),清熱藥物。桔梗,可以袪痰止咳。枳壳(枳殼)、薄荷,常用的調理氣機藥物。甘草,常用來調和諸藥,把不同功效的藥物做一個結合,使不衝突,又可以兼顧脾胃的功能。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