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共8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有關的相片,第7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

此件為《﹝牆/場﹞外音 未定義劇場刊物》,雙色印刷共8頁,內有臨界點劇象錄「第三屆志同道合劇展」觀劇心得。


本次劇展共有《無言低聲大提琴》、《記憶是一碗晶瑩的果凍》、《第一動。幹的方法》《touching in the rain》、《喝水與口渴的絕對關係》、《瑪莉小姐在這裡之二安琪拉之墓》、《落失河》、《像梵谷的自畫像》、《黑洞》九齣作品。作者來自香港以〈台灣小劇場遊記之一〉為題,敘述欣賞了《瑪莉小姐在這裡之二安琪拉之墓》、《落失河》、《像梵谷的自畫像》三齣戲劇後,自己觀看小劇場獲得的感動,也簡述臨界點劇團在領導人田啟元先生離開後如何重新出發、詹慧玲團長對小劇場看法,並以台灣的經驗對照香港,同時記錄了小劇場當時發展的現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取得對象
臨界點劇象錄
取得方式
獲捐
管理者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組
別名
095
副標題
900-095-B005
撰寫者
葉欣嵐
創作者
臨界點劇象錄
時間資訊
演出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演出時間
2000/12/02
媒體類型
節目單及節目冊及DM
存放位置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室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