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月二四風,石板溜過牆

對早年以捕魚為業的東莒居民來說,呼應月相盈虧週期的農曆,是攸關生計與生命的重要指引。潮汐與鋒面來臨的時間,均有長輩留下來的口訣作為指引。

1953年出生,1976年離開東莒到台灣,陸續擔任漁船船長與遊艇駕駛的林英雄,早年亦是靠口訣判斷外海氣象。根據長輩口耳相傳的說法,農曆過年前,東莒外海幾乎每天都是壞天氣,「年關十八暴,一暴接一暴。」一個鋒面過去後,馬上又會銜接下一個鋒面。過了年關十八暴後,下一場風暴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前來臨,緊接著,農曆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二,也有風暴,口訣稱「摜九二初二,大風暴。」其中的「摜九」,指的是正月二十九日這天,按照福州傳統習俗,要為歲數逢九或其倍數的長輩,準備甜粥、元宵、太平麵、太平蛋等食物作為孝敬,助其消災解厄。

另外,中秋節過後的農曆八月二十四日前後,也有「八月二四風,石板溜過牆」的說法,亦即當時的風暴強度有可能達到颱風水準,可以將石板吹到牆的另外一頭去。林英雄表示,口訣中的日期,未必剛好精準落在當日,但前後差距通常也是在兩、三天內,口訣可以協助漁民注意鋒面可能來臨的時間,在前後日子出海作業時就會避免將漁船駛得太遠,看見浪況不佳更是要避免出航,相關經驗拿到台灣北部海域,原則上還是通用,只是風暴通常會比馬祖列島再提早一點點抵達,運用口訣記誦時將此誤差值扣去即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泳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