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庄孔子廟祭孔

        在日治以前,不論祀孔或祭孔,皆是官方專利,民間無所為之。日治之後,才因為政權轉移,官方祀典廟宇限制解除,這時,民間逐漸始開始有祭孔與祀孔之例,新庄孔子廟從育英書院而來,雖經過多次變動,至今依舊維持著於國曆9月28日至聖先師祝壽典禮之俗,實為相當難得。

        新庄孔子廟目前祭孔活動多由社區發展協會發起,負責統籌活動,包含祭品籌備、禮生聘請、儀式人員派遣安排及第二天登席宴客規劃等事宜,惟近年因社區發展協會運作困難,後多由里辦公室及鄰長負責,找來通曉三獻禮儀式的「先生」主持儀式,近年多由區長、里長或是地方頭人擔任主祭生。

基本資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國曆9月28日教師節子時(9月27日晚間11點),新庄孔子廟舉行祭孔典禮,與右堆多數客庄慶祝神生聖誕相同,係採三獻禮儀式舉行。 晚間約10點,開始有庄民陸續攜帶著供品來到。在更早些時候,一些庄民已在忙著張羅著稍後儀式所需的設備,平時寧靜的活動中心在這天燈火通明,並播放著八音音樂,顯得熱鬧許多。 迨人員準備完成,約莫也來到子時,由先生主持三獻禮祭聖儀式,主祭與陪祭者並無固定之人士,近年曾由杉林區區長、新庄里里長、新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新庄國小校長或新庄地方頭人等人擔任,整個儀式進行時間約需40分鐘。在儀式結束後,便會有庄民負責將豬羊「下水」與其他供品料理成鹹粥,供義務幫忙信眾享用。 教師節中午,在同樣地點,辦理登席宴請新庄民眾。值得一提的是,登席並非交由專業外燴廚師辦理,而是由社區婦女負責料理,當然,精緻度無法與專業外燴相比,一般便稱其做「粗菜」。過去,亦曾邀請杉林區內學校教師同來宴會,以示慰勞教師們過去一年來的辛勞。
  • 撰寫者
    劉佳雰
  • 所屬族群
    客家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新庄孔子廟原是新庄聚落內的一座私塾,名為「育英書院」,其實際成立年代已不可考,地方口耳相傳,育英書院可追溯至清治時期,當時新庄村民為了讓子弟有受教育機會,由張姓人家倡議募資而建,並聘有一位先生授課。但在日治時期,緣於政策關係,教授漢文的書院停止教學,僅留下祭祀孔子的傳統。戰後由「孔聖會」張振興先生管理,而國民教育普及之後,其私塾的教育功能也被各級學校取代;民國70年代,新庄社區發展協會成立,遂向持有土地的張姓人家購買,迨社區活動中心落成後,將孔子神像及歷代勝門諸賢名儒牌位移請至活動中心二樓,供庄民膜拜,並於教師節時辦理祭孔儀式。
  • 舉行時間
    國曆9月28日子時
  • 辦理週期
    每年舉辦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