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園調查報告。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行政院農委會補助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照片中顯示1986年(民國75年)茶園普查,該次調查總面積24,584公頃,三年以下新植茶園,以南投及雲嘉地區新興茶區為最多;四至十年生茶園,主要者為南投鹿谷、名間、竹山,臺北石碇、坪林,嘉義梅山,宜蘭大同,台東鹿野及花蓮瑞穗;十年生以上茶園,多分布北部地區,以新竹縣居首,臺北縣居次,再次為桃園及苗栗。荒蕪茶園為新竹縣最多。
西元1986年(民國75年)全臺的茶園普查,該次調查總面積24,584公頃,其中包含摘收 面積為19,956公頃,佔81.17%;未達採摘齡者2,759公頃,佔11.22%;荒蕪茶園不予採收者1,869公頃,佔7.60%。三年以下新植茶園,多位於內銷茶區,尤以南投及雲嘉地區新興茶區為最多,另外銷茶園中,僅新埔、龍潭、關西等地區較有從事茶園更新、改植良種等工作,其他茶區幾乎維持現狀,荒蕪者任其荒蕪。四至十年生茶園,多分布於內銷茶區,主要者為南投鹿谷、名間、竹山,臺北石碇、坪林,嘉義梅山,宜蘭大同,台東鹿野及花蓮瑞穗等。外銷茶區中只有桃園龍潭較多。十年生以上茶園,多分布北部地區,以新竹縣居首,臺北縣居次,再次為桃園及苗栗。荒蕪茶園為新竹縣最多,受外銷茶價不理想的影響,直接影響茶菁價格,使茶農收支難以平衡,終至怠於經營放棄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