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民國七十年代(1981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製茶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手寫稿,現存於茶業改良場製茶課。在茶葉化學與品質鑑定的相關研究,在探討「遮蔭對茶葉中化學成分及製茶品質之影響」,結果顯示茶芽遮蔭後,兒茶素類含量降低,而降低了茶葉的苦澀味;總氮、總游離胺基酸、咖啡因及葉綠素含量增加,對茶葉色澤、滋味及茶湯活性有正面影響。
當時茶業改良場製茶課所執行的研究計畫中,在茶葉化學與品質鑑定的相關研究,亦有試驗在探討「遮蔭對茶葉中化學成分及製茶品質之影響」,結果顯示茶芽遮蔭後,兒茶素類含量降低,因而降低了茶葉的苦澀味;而總氮、總游離胺基酸、咖啡因及葉綠素含量增加,對茶葉色澤、滋味及茶湯活性有正面影響。另外還有分析茶葉中的鋁含量,結果顯示不同茶區、不同季節及不同品種均會影響茶樹對鋁含量之吸收,在茶樹各部位含鋁量以葉部較梗多,老葉較新葉高,顯示茶樹自土壤攝取之鋁多累積於體內之成熟部位。而這些研究計畫皆為了臺灣的茶產業發展貢獻了許多,也是現今茶業研究的厚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