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七十年代(1981年)茶業改良場製茶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手寫稿-2

照片為民國七十年代(1981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製茶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手寫稿,現存於茶業改良場製茶課。在茶葉化學與品質鑑定的研究計畫中,包括了「利用近紅外線反射光譜儀快速分析茶葉化學成分做為品質管理之研究」,結果顯示在幾個主要化學成分中,以水分、咖啡因及可溶分等3種成分分析結果較理想。

在當時(1981年)茶業改良場製茶課所執行的研究計畫中,在茶葉化學與品質鑑定的研究計畫中,包括了「利用近紅外線反射光譜儀快速分析茶葉化學成分做為品質管理之研究」,其結果顯示在幾個主要化學成分中,以水分、咖啡因及可溶分等3種成分分析結果較理想,其餘成分包括全氮、胺基酸及兒茶素含量其校正方程式仍有待重新修正。第一項研究為「茶葉色素成分與水色及品質關係」,結果顯示不同發酵時間製成的紅茶,其茶黃質含量先增後減,茶紅質則持續增加,此外茶黃質含量越高其水色及滋味評分亦較高,表示茶黃質含量對茶葉品質有正面之影響。第二項研究為「茶葉中多酚氧化酶之研究」,其調查不同茶樹品系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之差異,結果顯示適製紅茶之品種活性最高,其次為適製烏龍茶之品種,再次則為適製綠茶之品種,此結果可應用於茶樹育種之早期選拔。而這些研究計畫皆為了臺灣的茶產業發展貢獻了許多,也是現今茶業研究的厚實基礎。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宣翰
  •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製茶課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81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