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民國七十年代(1981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製茶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手寫稿,現存於茶業改良場製茶課。在茶葉製造的部分包含了4個研究計畫,第一項為「速溶茶之研製」、第二項為「布球揉捻機改良與示範」、第三項為「半發酵茶小樣品製茶技術之研究」、第四項為「紅茶添加茶類之研製」。
當時(1981年)茶業改良場製茶課所執行的研究計畫中,在茶葉製造的部分包含了4個研究計畫,第一項為「速溶茶之研製」,其以低價的包種茶副茶產製速溶茉莉花茶,產率可達20%以上,大幅提升副茶之商業價值;第二項為「布球揉捻機改良與示範」,其以布球揉捻機代替手工球揉可縮短揉捻時間50%以上,不僅解決農村人力不足之問題,亦可降低生產成本;第三項為「半發酵茶小樣品製茶技術之研究」,完成了300克以下小樣品製茶用攪拌機、炒菁機及揉捻機之設計及製造,使小樣品製茶機械化減少人為誤差,使茶樹育種早期製茶品質試驗重複間之差異減少,使其能顯現不同品系之製茶特性,以利優良品系之篩選;第四項為「紅茶添加茶類之研製」,其所開發的多元化紅茶配方亦得到許多廠商認同,進而投入生產。這些研究計畫皆為了臺灣的茶產業發展貢獻了許多,也是現今茶業研究的厚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