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富岡新村海神廟如意娘娘

臺東富岡新村海神廟如意娘娘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東富岡新村海神廟如意娘娘

「如意娘娘」是海神廟主要祭祀的神明,廟方主委柯受球先生表示,「如意娘娘」為中國浙江石浦北方的漁山島上的漁家少女,當得知出海捕魚的父兄在海上遇難後,她便奮不顧身跳入海裡,從此消失於茫茫大海中,而就在那少女跳海處卻浮起一段木頭,於是村民便將它雕成一尊神像,並建娘娘廟供奉,這是「如意娘娘」的由來,成了漁村的海神,有求必應,護佑漁民。如意娘娘的名稱傳說有二,一為祂還是凡人時的名字就是「如意」,二為手裡拿著如意棒。

民國44年(1955),大陳義胞移民撤退來臺,如意娘娘的金身也裝箱來到臺東。民國54年由村民共同集資興建廟宇,安奉如意娘娘,並定名為「海神廟」。民國59年,空軍因拓建志航基地,不僅協助將漁山島居民全村搬遷到現今富岡新村,也幫助村民重建海神廟。

廟中祭祀兩尊神像,兩尊都是如意娘娘。因為之前如意娘娘回故鄉漁山島後,決定要定居臺東不再回去。因此再刻了一尊神像為分身,往後只要回故鄉都是由分身前往。當地居民都稱讚如意娘娘真的很靈驗、很照顧信眾,漁民只要有出海,不管風浪多大都能順利返港。現在出海的大船裡,都會供奉寫有如意娘娘的紅紙,祈求平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資料來源
2020-08-12陳晏珊田調資料
撰寫者
陳晏珊
創作者
佚名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