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山天后宮遶境

        旗山古稱「蕃薯寮」,其地理位置位於平地進入山區前重要之鄉鎮,亦為古代物產集運交流之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此設立糖廠,使得旗山之發展盛極一時。而除了甘蔗的種植與糖業以外,因鄰近旗山溪土壤肥沃之影響,旗山的香蕉產業也是帶動旗山發展的另一項要素,其不僅廣受國人喜愛,也在日本等國家大受歡迎,也帶動了旗山地區的富裕。因為地理及交通上的特殊,帶動了旗山地區的發展,也因此豐富了當地的常民生活,

        在旗山天后宮主祀媽祖,俗稱「蕃薯寮媽」,媽祖廟未建以前,本地以福德祠之福德正神為主要信仰,嘉慶10年(1805)臺灣縣知縣薛志亮倡建天后宮,擬透過信仰達到安定民心之效,消弭族群之對立,但建廟之議隨著臺灣縣知縣薛志亮的調職病逝而中斷,直至嘉慶21年(1816),在吳廷棟、李大模、陳其祿先後三位巡檢及街眾商號的捐款下,天后宮的興建才告完成。

        旗山天后宮每四年舉行繞境,時間長達六天,繞境範圍含括旗山各個鄰里庄社。圖為2016年旗山天后宮遶境。

基本資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四年舉行媽祖繞境,前四日以旗山地區外圍庄社及廟宇為主,後二日以徒步方式繞境旗山街,而除了天后宮媽祖本身的神轎外,近次也邀請臺灣各地的媽祖廟參與盛會。
  • 撰寫者
    李橙安
  • 所屬族群
    閩南
  • 主辦單位
    旗山天后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旗山天后宮
  • 舉行時間
    媽祖聖誕前
  • 辦理週期
    每四年舉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