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月曆是民國106年(2017)屯山里里長李永清與屯山社區發展協會進行淡水大屯溪流域幾個大家族經營的茶工廠概況紀錄,以「茶香米鄉」為主題透過月曆發表在地茶人、茶事、茶歌篇章,將社區過往茶產業的生活記憶留傳給下一代,相關的茶工廠共有五家如下:
鄭家:建興茶工廠,位於小中寮,從日治時期到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經歷兩代的經營者,全盛時期有50甲茶園,要延請50位茶工採收,一年四獲,從春茶到冬茶。建興茶工廠在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前致力外銷,輸往摩洛哥、利比亞,非洲,美國等地市場。中美斷交後銷路大受影響。
李家:六合茶工廠,由燕樓李家後代經營,從日治時代起,三代都是地方的保正/里長,在大屯溪畔開設碾米廠及茶工廠,在電力尚未普及前,茶工廠以水車為動力碾米製茶,也是鄰里活動、歌仔戲班演出的場所。近年改建為「茶寮居」,成為親族休憩聚會的場所。
潘家:勝芳茶工廠,潘家的茶工廠是大屯社平埔族傳下的家業。鄉親回憶,民國60年代(1970年代)之前,潘家古厝四周都是自家的茶山,茶工廠是當時的鄉村銀行,全盛時期每日製茶一萬斤,向各地收購的茶菜達三萬斤。民國70年代(1980年代)後期茶產業沒落,昔日勞動力轉向營建和工商業。
謝家:金吉茶工廠,是在民國50年(1960年代)時,把位在大屯溪旁的陳家協吉茶工廠一磚一瓦拆下,在後厝大牛稠現址重建,並已運用電力製茶。這座茶廠在民國60年代(1970年代)末期即結束,工廠雖已荒蕪,但仍可見到昔日廠房和製茶設備。
陳家:協吉茶工廠,民國40年代(1950年代)位於葉家古厝附近,舊址已看不出昔日工廠的樣貌。當時大屯溪流域的茶工廠不下十家。陳家將協吉茶工廠轉賣給謝金火先生,原工廠拆除,在番仔崙尾重建金吉茶工廠,大屯溪的製茶也因此向外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