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茶山-草埔尾崙

 「草埔尾」是淡水聚落發展的老地名(約涵蓋今日蕃薯里、中和里行政區),「草埔尾崙」即是草埔尾一帶沿著稜線(北12線道)的山崙,它位於大屯溪與灰窯仔溪之間,是淡水地區朝向臺灣海峽最高海拔的山崙。追溯到日治時期的地圖可見,草埔尾崙兩側的山坡,已闢建為大小不一的茶園,是淡水昔日最大的產茶區之一,這一帶茶園產製的各式茶葉,曾占著市場一定的份量。

    草埔尾崙是一條長達4~5公里的山崙,平均海拔120公尺以上,在靠近「崙頂」與「北勢仔」間的茶園,地勢平坦(今日中泰國小一帶),日治大正後期(1920年代)有移住此地「北勢子」的羅姓家族在此發展;而沿著北12線道往淡金路方向一側,有一大片平埔稱為「公埔子」有陳姓家族;再往下的「番子田」的地名,顯示原住民曾在此聚落生活,這些聚落也隨著農村產業更迭,由米穀種植改為茶種繁殖。

 淡水的茶園在日治昭和期間(1930年代)與戰後民國40~60年代(1950~1970年代)曾扮演著農產轉變重要過渡的角色,當時挽茶女工一天的工資都是以採摘茶菜的重量來計算,如果僅靠附近家族的茶園產業是無法支撐家庭生計,於是便會由包商安排工作日程,跋山涉水到鄰近的山崙工作,草埔尾崙往南到蕃薯寮崙、圭柔山崙,往北到番仔崙、土地公崙,都有茶園的分布。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謝德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