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數千年禮義之邦的雅樂《八佾舞》。民族英雄鄭成功開發臺灣,於西元一六六六年(明永曆二十年),在台南設文廟建學校,沿用中土通儒教化子民,號稱「全臺首學」,其祭祀典禮即是具有數千年禮義之邦的雅樂《八佾舞》。民國五十年前後,經研究改進祀孔樂舞服飾,改成以明朝服飾進行的傳統雅舞。八佾舞,每行八人,八八六十四人。祀孔為六佾舞,每行六人,六六三十六人,手持羽籥,為廟堂雅樂之舞,合冕服采章之美,以示崇尚禮儀,合其法則。民國六十九年(1980),為配合教育部主辦第一屆文藝季,由國立藝專組成「中華舞蹈團」前往歐、美11國演出,演出〔舞蹈春秋〕共計21場次,並在出國前於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假「高雄市體育館」,及民國六十九年五月五日,假「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盛大巡迴展演,當時〔舞蹈春秋〕開場舞,即由「中華舞蹈團」四十四位舞者演出《大成樂章─八佾舞》,場面莊嚴盛大。──〈李天民〉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