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口簧琴藤編式琴套照片

此張照片為阿美族口簧琴(Datok)藤編式琴套近照,收藏於黃貴潮整理的〈口簧琴相冊〉中。

根據《臺灣風物》第三十八卷第二期,由黃貴潮口述和黃宣衛整理的〈漫談阿美族口簧琴Datok〉(1988年刊登)文章解釋,阿美族人認為口簧琴(Datok)的琴套象徵男性而琴身象徵女性,兩者不能分離否則不稱作完整的Datok,這樣的象徵有保護的意味及社會意義存在。除此張照片的藤編式琴套外,另有雕紋式琴套,兩者的功能與意義皆相同。

口簧琴(Datok)的製作與吹奏為阿美族傳統社會中年輕單身男性證明自己擁有特殊技能的表現,在傳統社會中能吹奏口簧琴是重要的能力標記,也能因此獲得異性的注意。不過由於材料取得不易、製作困難,再加上社會環境的變遷,口簧琴(Datok)在當代阿美族很少有人製作,因此黃貴潮希望藉由他的傳承,能讓這項優美的傳統工藝再度受到大家的重視與珍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