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雄道德院小兒科第十七號

柴胡三分、川連三分、半下三分、桔梗四分、甘草四分、夏如草一錢 、黃苓三分、胆草一錢、浙貝一錢、灯心一錢。水八分煎四分。


柴胡,一般感冒可以使用,另可以退熱,尤其適合一般感冒有發燒時。黃苓(黃芩),川連(黃連),為清熱燥濕藥物,兼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等功效。其中,黃芩擅長清除身體上部濕熱,黃連擅長清除脾胃的濕熱。半下(半夏),燥濕化痰藥物,可以止嘔。桔梗,可以宣發肺部氣機,兼可以袪痰止咳。甘草,常用來調和諸藥,把不同功效的藥物做一個結合,使不衝突,又可以兼顧脾胃的功能。夏如草(夏枯草),胆草(龍膽草),清熱瀉火藥物,擅長於瀉肝火。浙貝,清熱化痰藥物,又可以化痰止咳。灯心草,清熱藥物,主要用於清心經熱,另有利尿的功效。


本首藥籤出自「高雄道德院」。高雄道德院於民國49年興建,奉祀的主神是在道教經典內,能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神祇—「太乙救苦天尊」。目前道德院內還保留著大人科、小兒科與及眼科共270首藥籤,供民眾在身體不適時,向太乙救苦天尊訴說病痛、求取指引,以解決身心健康的困擾與難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