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礦山那些年-開山120週年紀念展

自大航海時代起即有臺灣北部到東北部一帶產金的傳說,但未見大規模採金的紀錄,至1890年代,因基隆河中發現砂金引起的淘金熱,繼而發現九份、金瓜石的金礦層。明治30年(1897)金瓜石礦山(今金瓜石、水湳洞)開始大規模系統性的探礦、採礦,正逢開山120週年時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特別推出《礦山那些年-開山120週年紀念展》,透過金瓜石礦山的歷史沿革與照片圖像讓來訪民眾了解金瓜石礦山自開山至今120年的演變與發展,並且能從不同角度認識臺灣金礦山歷史與人文價值。

礦業發展的需求,帶動礦業設施興建,吸引勞動人口聚集,進而形成金瓜石礦山特有的景觀、街廓、民俗、信仰與生活型態。而隨著政權更換、產業轉變,金瓜石礦山產生了什麼改變?發生哪些故事?本展覽以「開山歷史」與「山城記憶」為展示主軸,「開山歷史」係以大歷史觀來敘述金瓜石礦山的礦業發展變革與歷史事件;「山城記憶」則以居民生活微觀角度結合老照片徵集的成果,呈現有關山城的街巷建築及節慶活動等記憶。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