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一書。內容包括前言、包種茶與烏龍茶的起源與發展、包種茶與烏龍茶的產製銷、茶葉品質特性、影響茶葉品質的因子、製茶原理、包種茶與烏龍茶的製造方法、鐵觀音茶的製造方法、茶葉品評、主要參考文獻等10個章節,另附有製茶過程的彩色圖片,為當時輔導青年農民創業的叢書之一。「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一書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林義恆先生著作,由豐年社編輯,並由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印行。
「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一書提及之包種茶製造法, 如圖示說明,作者依據製造過程分別敘述數點,包括茶菁採摘的時機與方法;茶菁採摘後處理;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炒菁;揉捻;解塊;乾燥;焙火(再火);布球型包種茶揉捻等。在茶菁採摘的時機特別提及晚採(飽採)及早採(嫩採)對成茶形狀色澤及香氣的影響,並提及包種茶茶菁葉質要柔軟,葉肉肥厚,色澤淡綠為佳。另茶園管理需良好,避免幼老不一(公孫菜),萎凋程度不易控制;若噴施藥劑,需注意安全採收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