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3.茶葉品質特性-烏龍茶

本照片為「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一書。內容包括前言、包種茶與烏龍茶的起源與發展、包種茶與烏龍茶的產製銷、茶葉品質特性、影響茶葉品質的因子、製茶原理、包種茶與烏龍茶的製造方法、鐵觀音茶的製造方法、茶葉品評、主要參考文獻等10個章節,另附有製茶過程的彩色圖片,為當時輔導青年農民創業的叢書之一。

「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一書於描述中,烏龍茶的品質特性分為外觀-形狀與色澤,指的是茶葉外觀以白毫肥大,葉部呈紅、黃、綠相間,顏色鮮豔者為上品,條索有無不太計較。茶葉以細嫩為佳,一心一葉製作為最好烏龍茶,稱為膨風茶(椪風茶);一心二葉者次之,條形粗大無白毫者,為中級品。香味-香氣,則是香氣以茶湯入口帶天然熟果香,芬芳宜人者為貴,有如細嚼蘋果或雪梨之香,烏龍茶之香具有花香或果香。香味-滋味,意為滋味甘澀濃淡,為區分烏龍茶優劣最主要條件,茶湯入口濃厚、甘潤而不生澀,並圓滑醇和具有刺激性為佳。過喉徐徐生津,口中甘甜而有回味,及喉韻佳之意。水色則是以明澈鮮麗之澄紅色為佳,如琥珀般之澄紅色,湯色不明亮呈黑褐色者品質不佳。中級茶之水色紅度稍深。陳茶水色接近紅茶之湯色。 葉底是指茶渣近葉邊緣一半已發酵紅變一鑲金邊,葉面中心位置仍呈淡綠色。以芽葉經揉捻而未受損傷,泡後全面展開如花朵者為佳品。高級烏龍茶之發酵度部分較大,葉渣呈鮮紅色,如陳舊烏龍茶則葉底紅變呈暗黑,非理想之茶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林義恆。1986。包種、烏龍、鐵觀音製造和品評。豐年社編輯。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印行。台北市。
  • 撰寫者
    胡智益
  • 創作者
    林義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6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