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2010年(民國99年)紅茶研討會所印製之專刊,於2011年即民國110年10月,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編印。紅茶研討會的目的,一方面更積極推展紅茶產業,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集思廣益,使這項產業能屹立不搖。
本篇文章由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推廣課楊盛勳課長、茶作課邱垂豐課長共同發表。臺灣茶業之發展,約在200年前,先民自中國大陸福建引進的茶樹開始,先以製造烏龍茶、包種茶,後來才有紅茶。清同治光緒年間(1870年代),由福建傳入工夫紅茶加工技術,以小葉種茶樹品種,做為產製紅茶。臺灣紅茶產業的發展,溯自1888-1889年清朝臺灣巡撫劉銘傳,自印度阿薩姆省招聘技師,仰賴指導紅茶製造法之改良,最後因故沒有成功。
臺灣紅茶產業的發展,自1889年起至今已120多年的歷史,歷經日治時期臺灣紅茶產業發展、臺灣光復後紅茶產業發展、臺灣紅茶的沒落、臺灣紅茶風華再現。臺灣紅茶從無到有,歷經興衰與變革,近年來臺灣紅茶推動成績斐然,享譽國際,為此臺灣紅茶產業不再是沒落產業,而是以一種新型態、新風貌、新價值的經濟與文化的產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