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1年(民國60年)茶園機械化採茶示範技術講習會林復演講稿-臺灣茶產業困進解決之道-注重茶園施肥

相片為1971年(民國60年)4/5 -4/8,茶業改良場舉辦機械採茶技術訓練,由農林廳推廣科長林復演講「如何發展臺灣茶產業」,節錄當時茶產業面臨考驗之解決之道。

內容整理如述,注重茶園施肥:現代化農業生產,應該把茶園看成原物料生產的基地,增加投資可增加收益,當時(西元1971年)臺灣茶園不注重施肥,故每公頃茶菁產量約3,000公斤,日本茶園平均產量達8,000公斤,相當於臺灣茶園的2倍半,產量低的茶園,不但收入收入減少,人工管理成本反而增加,導致經營困難。產量高的茶園人工管理費用反而節省,主要原因是產量高的茶園樹冠面較大蓋滿全園,雜草不易滋生,每年每公頃中耕除草工只需要20位左右,採茶工單位時間內茶收的茶菁量最多,可節省工資。相反地,低產量的茶園,茶欉細小稀疏,茶園土壤容易照射到陽光,雜草容易孳生,每年每公頃中耕除草工需要86位,單位面積採收量少,自然工資提高。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惟揚
  • 創作者
    林復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71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