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魚埔茶區五十七年(1968年)度紅茶改良示範計劃工作簡報-6

本照片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魚埔茶區1968年(民國57年)紅茶改良示範計劃工作簡報,魚埔茶區內選定一般茶園而茶樹生長情形相似之茶園六處作為示範茶園。

示範茶園首次補助複合肥料,使用方法簡便省工,且可糾正過去偏施氮肥或配合不適量之三要素,肥分不至於流失,肥效發揮緩慢,甚適合在坡地茶園使用,其效果甚稱良好,身受茶農歡迎。觀察今年茶園產量與茶樹生長情形,每公頃施用689公斤複合肥料,已足夠分量,惟過去茶園土壤肥力不足或肥料之不適量,似應補充其基本條件,養成茶樹健壯,萌芽力增強,每公頃茶園須增加至900公斤複合肥料。茶樹採摘面之整形技術,各示範農戶能普遍施行,壓制突長枝,採摘面已呈相當平整。近年來農村勞力缺乏,影響茶園各項作業甚大,對茶園實施短週期採摘之人力殊感困難,假使欲徹底實施標準採摘,期勞資負荷甚重,影響茶園經營成本,茶農收益減少,將來茶園採摘工作,似走向機械化或剪採之趨勢。製造紅茶改善品質,必須有高級原料茶菁,始能製造高級紅茶。示範茶園採摘茶經送至製造工廠處理時間隔離甚長,未得保存茶菁新鮮度,影響製茶品質為甚,採摘茶菁運送至製茶工廠每天應以二次為原則。本分場在埔里大坪頂收購茶菁,因路程甚遠,故茶葉品質較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翁世豪
  •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68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