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86(民國75)年茶園普查青心烏龍之分佈

圖為1986年(民國75年)青心烏龍分佈概況。青心烏龍是日據時代平鎮茶業試驗所(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場)所選出獎勵推廣種植的四大品種之一,是製造高級烏龍茶、包種茶的優良品種,栽培範圍相當廣泛

青心烏龍是日據時代平鎮茶業試驗所所選出獎勵推廣種植的四大品種之一,是製造高級烏龍茶、包種茶的優良品種,栽培範圍相當廣泛,除屏東縣外,各產茶縣市或多或少皆有種植,栽培量為該次普查中之首位,共7,514公頃,佔總量24,585公頃的30.56%。青心烏龍茶園主要密佈在南北兩個重要生產據點,共5,663公頃,佔所有青心烏龍茶園面積的75%以上。北部茶區是台北縣坪林、石碇、新店、三峽,宜蘭縣大同、冬山、三星等;南部茶區則是包括南投縣鹿谷、名間、竹山、仁愛,雲林縣古坑,嘉義縣梅山、番路、竹崎等;此外,台東縣鹿野、卑南二鄉,亦有農林地改植青心烏龍。

青心烏龍源自福建安溪一帶的矮腳烏龍,在台灣的種植歷史悠久,各產茶區都可種植,經由不同製程可以做出不同茶葉種類,是台灣最廣泛被種植的茶樹品種。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台灣茶園調查報告。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行政院農委會補助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 撰寫者
    胡庭恩
  • 創作者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7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